×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2014-01-25 孝悌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1-25 孝悌故事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朵朵 豆豆在车中睡着了,没能进门。)

1。按抽到的天干牌(这回主要用后六个字)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三字经。复习“人之初.... 不知义”段落,并新学“香九龄能温席……悌于长宜先知”一段。重点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安雅主动举手讲了黄香的故事,茸茸讲了孔融的故事。举牌(每三字为一牌)让大家顺序读一遍,再打乱,基本上都能读出来。看来大家学得很扎实。

3。新学声律启蒙,新学(二)中篇。“颜巷陋……门外打头风”。展示颜回的画像(戴敦邦绘),讲述颜回“回也不改其乐”典故、阮籍辙穷而返典故。孩子们都想知道为什么颜回看起来特别年轻,又为何早夭。讲了古人以“子”尊称的习俗,并一一称在座的学生将来可成为“陈子”“王子”等,轮到我是“胡子”,大家都乐了。

4。学乐府《江南》一诗。今天新学内容不少,所以选一首简单的乐府。并且此时稍做休息,听一首风中采莲演唱的《江南》,可以自由画画。顺顺对这张CD很感兴趣,总想把后面的曲目也一起欣赏了。

5。讲孔子故事

孔子信任颜回取饭而食的故事。

今天学的内容比较多,做文字练习时间长,到最后一段时间时孩子们快要坐不住了。今后还是要调剂一下文字诵读与轻松适意内容之间的比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开个帖记录我带孩子们学中英文和经典的历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识字,阅读优美经典的中文故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年下来,虽然她在加拿大长大,也能自如阅读各类中文童书,肚子里更有不少传统文化典故(当然,在她看来都是有趣的故事)。在她眼中,诗经里的喜怒哀乐就如她自己的一般真实,孔子与门人就像自家叔叔伯伯一样亲切,魏晋名士的狂放逸事更有一番与平常童书不同的趣味;唐太宗那只在袖袍里憋死的猎鹰真倒霉,唐玄宗下棋快要输了有“雪衣娘”来帮忙,还有,杨贵妃、刘兰芝她们的故事再让人伤心也还是要竖起耳朵听完的(所以,背下全篇《长恨歌》《琵琶行》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我呢,也积累了一些教孩子学中文、学经典的心得。五年前我开始带着周围认同中华文化的朋友们的孩子,一起学中文、学经典,也一路坚持到了今天。最近还加入了英文经典诗歌(童诗与十四行诗兼选了一些),带着六七个孩子一起在优美纯净的文字里嬉游。

    开个帖子,记录我们的历程,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

    (记录很多,先挑选去年下半年的贴上来一些,一则比较新,二则那是我们重整旗鼓,做了较大改动之后的情况。几年前的记录,今后也会慢慢贴上来。)


    2013-11-30

    参加者:茸茸 安雅 Sophia 顺顺 晨晨(Anthony)

    1。介绍致诚学堂,将要诵读的经典,将要读的中文,以及将要玩的游戏等。学生互相介绍。学习如何行礼。



    2。2.诵读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5遍

    我伸出一根手指,让学生记住,跟着我念的字一个一个点着书上的字,这样“你就会认得字,字也会认得你。”用大字闪卡复习这六句。我按顺序连闪三遍,让学生在下面读。



    3。诵读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4。本次新学诵读内容,所以唐诗诗经不引入,以便节约时间。

    4。文化与游戏。第一次上课以游戏消除戒心,先不学汉字,用了15分钟作为文化与游戏。

    玩唐诗立体拼图 《悯农》。

    读汉声童话当日故事《找太阳的故事》。



    2013-12-14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朵朵 豆豆

    1。师生行礼。



    2。2.复习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部分5遍。



    3。3.学习新的部分“昔孟母”至“名俱扬”,解释,读5遍。圈出 子 不 学 山 有 教 五 子 几个字,要求读时尤其注意这几个字。要求学生继续专心诵读,之后会讲孟母故事。



    4。复习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圈出 云 对 雨 雪 风 晚 空 来 去 鸟 虫 三 六 人 间 天 上 这些字,要求多复习 。初次学习三字经和声律启蒙的朵朵豆豆表现惊人得好,又响亮又清楚。茸茸 顺顺 安雅 也读得非常好,而且熟练。大家新学了两行“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并解释。



    5。此时诵读时间已长,插入《孟母教子》的故事作为调剂。用的是木偶图案的图画书,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我一边读一边顺带讲了一下图中的竹简、古人出殡披麻带孝的风俗、织布机、梭子等物。并对孩子们讲述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6。复习并吟诵《木瓜》。孩子们显然特别喜欢这个环节,因为吟诵的腔调非常好听!茸茸读得很大声,安雅也可以自如吟诵。我要求孩子们圈出 我 以 以为 也 好这些 汉字,今后每次读到要特别留意。另用《从文赏玉》一书中的图片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形态颜色的玉。顺顺问其中一幅是否是猴子形状的玉,我纠正说那是“福”字形玉,打磨很精美。



    7。这次诵读、学新篇章、学新字用了较多的时间,所剩用来画画的时间不多了。我再次略述《木瓜》的含义,并展示了茸茸绘画的投瓜报玉图。茸茸画得生动,男女皆着汉服,仿佛还配有“滴溜溜”的声音。我说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画一副自己的投瓜报玉图,不料孩子们都没有画画的兴致。于是临时改为讲另一个故事。



    8。因《声律启蒙》中学了“六钧弓”,今天再讲一个射箭的故事。安雅原以为我要讲后羿射日的故事,并且对杀害后羿的学生也还有印象(我告诉她那是逢蒙)。我说,这次讲的故事叫《纪昌学射》,可不一样。书中讲到眼睛不可眨,我让大家试验用拳头击向他人眼部(但必须停在面前,不可触脸)必然会发现对方要眨眼,这是本能的反应。纪昌却能作到不避梭子,非常难得,是久经训练的结果。大家发现今天的两个故事里都有织布机的出现,安雅问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自己做衣服,我当即表扬说那是个好问题。我解释了商品经济不发达时古人如何自己做衣服,告诉他们棉花如何来,如何通过纺纱机、织布机以及人手,一道一道“工序”才能完成。





    2013-12-7
    参加者:茸茸 安雅 Sophia 顺顺 朵朵 豆豆 Elisa Yolanda 8人

    因为有四位小朋友新加入,这次内容基本同上,照顾新同学。同时让学过的学生得以复习。

    1。按天干顺序抽签决定座位。分发甲乙丙丁戊 等字卡。



    2。介绍致诚学堂,将要诵读的经典,将要读的中文,以及将要玩的游戏等。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名字与年龄,平均年龄5岁。学习如何行礼。男生左手盖右手,女生右手盖左手。



    3。3。诵读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 贵以专”5遍

    强调伸出一根手指,让学生记住。均速三遍,快速2遍,慢速一遍。

    念出常见字 人 三 道 不 等字,让学生指出在文中何处。

    用大字闪卡复习这六句。打乱顺序。



    4。诵读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问有没有人可以熟练朗诵,安雅 顺顺 茸茸举手。之后我解释含义。



    5。此时学生已稍有倦意,所以我决定把诗经学习放到稍后,此时舒缓一下节奏,开始讲故事《李寄除妖》。。三尺剑---李寄杀蛇的故事。每一页都讲一点文化典故。比如为何古人在黄昏时举行婚礼、巫婆的作用、嫁妆的含义、重土安迁的古人被迫背井离乡的痛苦、为什么著名的故事得以在地方志上记载下来(因为有学生问这是否是真实的故事)等等。

    致诚学堂 <wbr>2013-12-7 <wbr>课堂记录







    6。学《国风 木瓜》。从《诗经中的植物》一书中找出木瓜等物的图片给学生看。

    带领读三遍。用吟诵调教。学生虽然还觉得陌生,但已可以跟着调子朗诵。用ipad展示小春子和致谦学堂吟诵《木瓜》的视频,他们很感兴趣,还说“我看见有外国人!”我告诉他们这是在德国的国学堂的活动,他们显得很自豪自己在多伦多也参加国学堂(特别是国学堂旧生)。



    7。最后复习作揖。

    Yolanda妈妈建议将每次需要着重学习的汉字用不同颜色圈出来,这是个好主意,下次就做。

    朵朵、安雅和Yolanda非常认真,总是用手指着文字。Yolanda听故事听得眼睛也不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1-04 严格教学与水的张力实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1-04 严格教学与水的张力实验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朵朵 豆豆 晨晨 米猴

      1。师生行礼。今天来了难得的客人——米猴和妈妈,国学堂旧生们都兴奋非常,每听到门铃响一遍一遍下楼张望。因为米猴的来到,我们再一次复习了行礼的姿势。

      2。重点复习三字经“人之初....贵以专 ”部分3遍,“昔孟母......名俱扬”3遍,新学“养不教....老何为”5遍。我们还没有开始读,晨晨自告奋勇举手,给我们看了一首他和妈妈在圣诞期间创作的小诗。他举着大纸片给大家介绍,态度自信,让人叫好。全诗如下

      雪日房外冰,

      风夜屋内暖。

      一园白晶凌,

      四室红炉旺。

      豆豆评论说蓝精灵也是“晶凌”!我赞扬他懂得的词汇很多,不过指出这四个字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接下来照常朗诵《三字经》。孩子们读得很卖力,一点没有从假日回来的倦怠,为他们鼓掌。我问孩子们古代父母职责有何不同?可惜他们没怎么猜对。我解释说古代母亲养育为主,真正的教育是父亲来负责。而文化学习则由老师负责,或是父母延请西宾,或是村中集资开办私塾。另外我告诉学生“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句话连带着许多古代故事,上课快结束时会讲。另外问学生这一段是否都懂,如果有问题要及时提出来。


      3。复习《声律启蒙》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句3遍,描述了这番景色的美丽,并出示茸茸特意为学堂画的“杨柳绿”“杏花红”图。也从《唐诗中的植物》、《儿童唐诗》、杨永青绘《儿童古诗精选》三书中找出有关“两岸晓烟杨柳绿”和“一园春雨杏花红”的图片给学生看。生长在加拿大,他们对这些国人熟悉的意象并无概念。尤其让他们仔细看了白色杏花的特写照片,提及杏花和桃花一样是先花后叶的植物。另外教了学生一个成语“杏脸桃腮”,古代形容白皙而脸色红润的美丽女子。这时发现Sophia极其认真地听我讲,小脑袋里一定在尽力想像古时丽人的芳姿吧。:)

      (茸茸特意为学堂画的“杨柳绿”“杏花红”图上有我写的丑字,就不展示了。)


      4。 新学《声律启蒙》最后一部分"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读3遍。要求他们圈出 两 烟 绿 园 春 雨花 红 风 早 客这几个字,每次指读时要用心记忆。之后我详细解释这两句的含义,并仔细解释了鬓的位置、风霜的含义,蓑衣的含义、早客对晚翁意味着辛劳与悠闲的对比。有趣的事情是,我让孩子们下雨时古人戴什么。安雅说戴帽子,还比划着大草帽的样子。我还让他们猜蓑衣是做什么用的。最后我找出柳宗元《江雪》一诗的配图,请他们仔细看过之后,又问为什么古人不用雨衣呢?可惜他们想不到古代没有橡胶和塑料!

      此间我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有任何问题要及时提出来。

      5。因为圣诞假期休课2节,所以孩子们需要着重复习已学内容,少学新内容。因此本次课程不学新的诗经。此时所余已经不太多,我们吟诵了一遍《木瓜》。看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用吟诵调来学诗经,至少对这首不长的诗歌如此。

      6。复习汉字。强调上面圈出的汉字每次朗诵时都要用心记,并学几个最重要的字。我展示 我的也好吗你 这几个字的大字卡。原本知道好几个学生在家或在其他学校零星学过一些中文,这几个字基本都认识,因此打算一次学六个新字,不料这几个字他们人人都认识!非常好,大家的程度比我想得更高一些,那么接下来我可以多引入一些汉字,并开始玩一些认字游戏了。

      7。讲故事。根据“教不严师之惰”一句,读了《马神医选徒弟》、《唐寅学画》二书,并联系上次学过的《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学生中国传统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安雅提问说那么加拿大如何呢?我只好据实以告:加拿大的老师太松了。


      此时学堂课程完毕,大家行礼。

      接下来是米猴妈妈带来的精彩节目——水的张力小实验。她把硬币放入清水并让孩子观察即便水已高出容器边缘仍然不溢出,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然后她在撒了五香粉(作为要被洗衣粉去除的“脏东西”)的水中滴入洗涤剂,让大家观察五香粉是往四周散去,而不是无序地移动——一样说明水的表面有张力。第三个实验是用铅丝做的空网在肥皂水中一浸,提起来时有一层薄膜。薄膜被一根直径似的铅丝分为两半,如果用手戳破其中一半的薄膜,另一半不但不破,还将“直径”拉了过去,可见张力之大!第四个实验是用铅丝做成的三角锥、六面体、正方体。它们放入水中之后再提起,肥皂水所形成的薄膜竟然完全向里凹进,而不是平平地覆盖在表面上。真是令人惊叹的张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1-18诗经<卢令> 刑天舞干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1-18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朵朵 豆豆

      1。按抽到的天干牌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复习三字经。复习“人之初....师之惰”段落,新学“子不学……不知义”。三字经琅琅上口,孩子们基本上都已经背出。我问大家是否懂得含义,茸茸主动举手向大家解释。今天都是国学堂旧生,加上过会儿有个聚会,大家都有些过于活跃坐不住。我开始用天干地支数秒,数到“亥”时作出停的动作,表示一切“骚乱”必须停止。我解释了天干地支的数量,所以以后一听到我开始数秒,就知道只有22秒了。



      3。复习声律启蒙一东(一)全篇。前半部分大家几乎都可以,后半部分还有些疙瘩。其中有孩子提问“两鬓风霜”是什么意思,看来有些内容解释一遍还不够,需要强化。



      4。学新的诗经《卢令》。看得出孩子们都这首描绘猎人与猎犬的小诗含感兴趣,不过在诵读上海有所欠缺,需要父母们回去监督复习。另外,我一开始让茸茸发给大家小铃铛可能是个错误,至少应该让他们已经读诵过几遍之后再摇着铃铛配合,结果他们光注意铃铛了。



      5。玩汉字游戏。

      A举一个字,看谁能把含有这个字的语句说出来。(去--来鸿对去燕)孩子们对声律启蒙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异,几乎人人都能马上反应出来。非常好!这次主要复习 去 两 烟 绿 园 春 雨 花 红 风 早 客 这些字。

      B分发小塑料袋,要求学生按照对话情节用塑料袋里的小字卡拼出句子,为的是复习 我 你的 好 吗 瓜 桃 这几个字:假设有瓜农和顾客二人,对话为

      你的瓜好吗?

      我的瓜好!

      你的桃也好吗?

      我的桃也好。

      每个孩子都拼得非常好,一会儿工夫就拼出来了。这几个孩子的父母在中文上已经下了不少功夫,现在看出了成果。他们都非常喜欢玩这个类似迷宫的游戏,以后还可以多玩。

      6。讲故事。用的是萧玉田绘画的《刑天战神》。

      这个故事茸茸早就听过很多回(应她要求),所以我估计孩子们也会喜欢。果然不出所料,我才告诉他们要讲一个“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怪人,他们就瞪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要听。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书,真是全神贯注啊(萧玉田先生磅礴大气的绘画功不可没)。同时他们也学到了关于黄帝、蚩尤(炎帝)、风神雨神雷公、兵器的一些文化常识。可惜朵朵豆豆和晨晨错过了这个吸引人的故事,看下次能不能再讲一次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1-18诗经卢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1-18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朵朵 豆豆

      1。按抽到的天干牌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复习三字经。复习“人之初....师之惰”段落,并重点复习“子不学……不知义”一段。因为要照顾朵朵豆豆缺的课,今天不学新段落。这次诵读明显是上次有进步,可见每个孩子在家认真做了作业。

      3。复习声律启蒙一东(一)全篇。新学(二)。“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展示白叟、黄童、牧子、渔翁的图片,重点讲了“黄童”未必头发发黄的孩子才可如此称呼,它泛指所有幼童。解释“雾”时即便说了雾就是fog孩子们也不太明白,再解释说上周六城里到处弥漫的挡住高楼的白色水汽他们才明白过来。其实fog一词是其中一个孩子先提到的,但是他自己也比明白,可见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需要活生生的东西才容易理解概念。

      要求孩子们圈处 同 白 黄 江 风 海 渔 翁 这几个字,必须掌握。

      讲解时因“牧子”话题讲起,还说了一些古代妇女与儿童的日常家务,并展示了小姐姐背弟弟的图片,不知孩子们是否领悟到生在此时代此国度的幸运。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听这类话题,眼睛圆溜溜地盯着我。

      4。复习诗经《卢令》。这次诵读也明显比上次有进步,可见每个孩子在家认真做了作业。诵读时他们情绪饱满,看起来这首诗很有意思。因为上次朵朵豆豆缺席,所以我再简短解释了一遍诗意。令我有些意外的是,每个孩子都听得很认真,不知是因为上次没有完全听懂,还是因为这首诗实在有趣。(感谢Yilan为我上次的课堂拍了几段录像,发现我语速过快的毛病还是得改改。)

      和孩子们一起复习《木瓜》。

      5。玩汉字游戏。

      字卡拼句。先复习“要”“没”“有”两个字。

      “我要你的桃。”“我有瓜,我的瓜好,你要瓜吗?” “好,要你的瓜。”

      朵朵豆豆仍用上次较为简单的对话

      你的瓜好吗?

      我的瓜好!

      你的桃也好吗?

      我的桃也好。


      6。讲故事。刚才给孩子们展示白叟、黄童、牧子、渔翁的图片时,他们对《渔童》一书非常有兴趣,所以趁最后还有些时间,讲了这个故事。父母们可以给孩子们看youtube上的动画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纠正一个笔误“刘兰芝"应为“琵琶女”
      • 实用吗? 学生能用微信聊中文天了吗?
        • 孩子们都还小呢,最大的才7岁。一起学下去三年内学会打字聊天一定不成问题。
          我还是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多接触一些优美而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为好,技多不压身,而且优美的文字和故事对孩子长远的精神、心胸、志向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时候先学难的,长大些再学实用的东西易如反掌。

          比如现在学十四行诗,到中学里学校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时候,真的就很容易了。

          我刚开始给孩子们学诗经和十四行诗的时候,父母们都吓了一跳,但这些年下来证明孩子们都很喜欢诗经,学十四行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开头时的心理障碍过了,后面学下去很容易。又比如我女儿现在正在读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原著,我原本以为难度很大,每天学一小段就好,没想到她还问我“怎么今天就读这么一点儿?”
      • 请问你在哪儿?是收费的学堂吗?
        • 我们在北约克。中英文这个是免费的,因为都是我女儿的同校同学,只是建议每位家长轮流带些点心,孩子们学完可以吃吃玩玩。
          如果你们也是McKee小学的家长欢迎来参加中英文经典读书会。:)

          纯中文的课堂是在不同的时间,是收费的,因为我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上课的素材和内容,即使在这方面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纯中文的课难度比较高,知识、典故和文化(包括艺术欣赏)更密集一些,识字进度也更快。
          • 给您发短信了,请接收!
    • 2014-01-25 孝悌故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1-25 孝悌故事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朵朵 豆豆在车中睡着了,没能进门。)

      1。按抽到的天干牌(这回主要用后六个字)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三字经。复习“人之初.... 不知义”段落,并新学“香九龄能温席……悌于长宜先知”一段。重点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安雅主动举手讲了黄香的故事,茸茸讲了孔融的故事。举牌(每三字为一牌)让大家顺序读一遍,再打乱,基本上都能读出来。看来大家学得很扎实。

      3。新学声律启蒙,新学(二)中篇。“颜巷陋……门外打头风”。展示颜回的画像(戴敦邦绘),讲述颜回“回也不改其乐”典故、阮籍辙穷而返典故。孩子们都想知道为什么颜回看起来特别年轻,又为何早夭。讲了古人以“子”尊称的习俗,并一一称在座的学生将来可成为“陈子”“王子”等,轮到我是“胡子”,大家都乐了。

      4。学乐府《江南》一诗。今天新学内容不少,所以选一首简单的乐府。并且此时稍做休息,听一首风中采莲演唱的《江南》,可以自由画画。顺顺对这张CD很感兴趣,总想把后面的曲目也一起欣赏了。

      5。讲孔子故事

      孔子信任颜回取饭而食的故事。

      今天学的内容比较多,做文字练习时间长,到最后一段时间时孩子们快要坐不住了。今后还是要调剂一下文字诵读与轻松适意内容之间的比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个帖子不太热,我想请问一下,学习中文和传统文化的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抬杠,纯探讨。这一直是我的疑问...
        关于孝悌。24孝的故事,我自己听着都觉得不寒而栗。妈妈想吃鱼,儿子卧冰求鲤?古人能理解,以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怎么能理解这样的故事呢?西方的亲子关系,都强调的自然平等。儿女爱父母,父母爱儿女,是天性,本来不需要过分强调的。如果把孝变成为一种规范,是否破坏了孩子的赤子之心?这么过分的提倡孝道,会不会把孩子吓着?

        《弟子规》不错,但里面很多规矩已经不合适了,比如说:晨则省昏则定,还是吃饭不说话。不要说小孩子做不到,大人也很难做到。而且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做呢?

        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这也是我没想通的,为什么一定要了解中国历史?不是说西方历史一定就比中国历史好,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西方社会,自然西方历史居首位。至于那些历史掌故(比如唐太宗下棋,司马光砸缸等),我个人觉得不如童书自然清新,比如法拉尔的《昆虫记》或者《吹牛大王历险记》。

        最后,谈到四书五经,这是国学最核心的东西了。但实在说,如果自己没有功底,没有儒家的传承,是不可能教孩子的。论到传承,有汉儒,有宋儒,有心学。每一门都是修心养性的学问。如果仅仅是把文字背下来,实在说,真的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
        • 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纯粹只是想探讨原因,没有叫板的意思。只是想把自己的困惑在马甲的状态下尽情的抒发出来。身在加拿大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是为了以后求职有更多的选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道德的角度出发,难道就是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所以就要一直记住吗?非洲移民第二代也没有要求自己的后代学习非洲文化呀。从虚荣的角度出发,如果cbc会中文,听说读写都没问题,真正羡慕你的,也还是只有在北美人口中占有少数比例的中国人吧。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很多中国文化里面的精髓,西方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了而已,道理都是一样的。我看到很多cbc也总是跟cbc抱团,打不进白人圈子,如果大家再去强调文化的差异性,而且这在北美还是少数文化,更加不能融入大团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各个领域都是博大精深,为什么一定要按国家来划分,中国人就一定要学习中国文化呢?我个人觉得这有点狭隘。可不可以按兴趣来划分,按东西半球来划分,按艺术来划分呢。。。

          如果只是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皮毛,而没有深刻的理解,灵活的运用,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古语里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西人父母在觉得自己做错的时候会跟孩子说“I am sorry, dear"。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了,直接明了。不是”长者为尊“,也不是“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也不是”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觉得这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出现在中西文化里面很多。有人说求同存异可以吗?这种对立的观点如何求同存异呢?古语说”百善孝为先“ (虽然最后也把自己的祖先关在了动物园里了),把孝顺放在第一位,西方文化不是说不孝顺,但肯定不是第一的位置。中国文化说“见义勇为”,”舍己为人“, 西方文化觉得“首先保全自己,然后帮助别人”

          中国文化本身也两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说“书生百无一用”, “手无缚鸡之力”;“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说“得饶人处切饶人”类似这种矛盾的很多,当然,有人要说,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要善于变通。现在人人都变通起来了,结果就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反正总有古语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偷钱了可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杀人了可以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为财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个西人文化里面的”just follow your hear", "do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不是一个道理嘛

          中国文化说“善有善报”,这不是教孩子带着功利心去做好事吗?西人帮你就真的帮你,可没有图回报的啊。所以中国人“养儿防老”,父母对孩子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很多也带有功利的色彩,希望孩子以后孝顺自己,照顾自己。觉得非亲生的总是靠不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西人对于配偶上段婚姻留下的小孩,不在乎是不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依然给与很多关爱,抚养长大。这不是更无私吗?

          我小的时候学习“学雷锋”,"助人为快乐之本“,也学习古典故事“孔融让梨”,现在故事英雄见义勇为的事例也看了不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却不知道缺的是什么,后来才慢慢发觉,这些美好的行为,提倡人们去做,只是告诉人做就好了,就得到表扬颂赞,却从来没有强调过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助人为乐,为什么帮助人就带来快乐了呢?我帮助了人,没产生快乐啊。我反而觉得人家倒霉的时候自己有点幸灾乐祸,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时候有点沾沾自喜。比如做事要凭良心,我要出卖良心又怎样呢?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那我要是底线很低,除非杀人,不然根本就触不到受良心谴责的底线了呢?我想这个问题问出来,老师一定会认为这是个坏学生。因为老师也没有答案,其实老师也不一定体会到助人为乐。西方文化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解释就更加深刻。在此就不谈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好意思您回帖在后,我也要晚些再回了,今天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见谅!
          • 您的问题比较多,我先回两个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道德的角度出发,难道就是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所以就要一直记住吗?
            我觉得很多中国文化里面的精髓,西方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了而已,道理都是一样的。

            您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很多人都有,我以前也有。说一个笑话: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意思是我还比较年轻,见的世面不够多),有一次接待一个德国女孩,带她在城里旅游。我很骄傲地把她带到特别欧化、环境和建筑十分小资的一带,准备请她喝咖啡,结果她随口评论道:“这些建筑不东不西,没有任何根源和风格,既不是英国风格也不是法国风格,也不是土耳其风格,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杂糅。”(当然她说的比较客气,我这里直译一下) 我一楞,反问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传统来的风格,我就照我想的造,不行吗?” 她顿时语塞。现在想来,她的语塞,并不是被我说服,大概心里不知有多吃惊于我的鄙薄,所以说不出话来吧。

            我回问号的帖子里,也谈到这个问题。关于礁石和海底深山的比喻,不知道是否你觉得合你口味。这里有另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来自The Devil Wears Prada这部电影:

            女主人公安迪不懂时尚搭配是一件很精细的事,设计师们津津计较的那些细节,虽然在普通人眼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是在设计师的眼里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点就是专业眼光和非专眼光业的差别;所以米兰达看得出来有些恼怒,觉得她的无知玷污了这里的专业氛围。接下来她说的话就很狠,很赤裸裸的羞辱了安迪对时尚的无知:
                  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而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我记得,伊夫·圣·朗洛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这段话太经典了,米兰达深刻的说出了时尚是怎么影响这个世界的。这段话说出了流行如何从它的尖端高级时装如何一步步的普及到每个普通人身上的过程,这也是整个时尚界主宰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的过程。时尚界是怎么主宰你的生活的呢?
               每个季度,设计师们都会发掘一些新点子新创意新颜色。这些东西,都是从许许多多的灵感和资料中提取出来的。比如那个天蓝色,就是从色卡上近百种蓝色中,从数十个它的相近色中,选定出来的;然后设计师做出衣服,推广这个颜色;如果这个被其他的设计师注意到,就会达成尖端的小面积的流行;然后,媒体(杂志)会在每季数不清的发布会的作品中,判断出可能会流行的东西,那么这个蓝色就会被他们注意到;然后,他们向大众传达这个蓝色要流行的讯息,这些讯息就会迅速传播,各大卖场也会迅速跟进,这就行成了流行趋势。如果这个蓝色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就是代表着它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那么在当季的流行的东西中,总有些还会继续深入,这个蓝色在时装上形成流行后,还会纵深发展,比如出现在内衣家饰上,继而成为普及颜色而固定下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穿用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而你在你的生活中的选择这些颜色,从不会想到到它是怎么出现在你面前的,不会想到它们都是时尚的剩余产物。安迪身上的毛衣的颜色,就是这样的。所以米兰达说:不要以为你和时尚无关,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时尚的产物;而你所有的选择,其实都是在别人提供的选择的基础上选择的。而往往,一个设计师或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的选择,就决定了你能穿到什么样的服饰。
            (上面文字来自于豆瓣网友“桃花岛居住邪”,太感谢她了,不然我要花太多时间打字。)

            我选这个例子就想说明,人的任何观念、倾向、习俗,甚至极其细微的习惯,就像安迪身上那件蓝色土气毛衣一样,是经由最顶尖的东西一层一层传播下来的。你以为它没有来源,实际上它糅合了不知多少层的高高低低的源头,只是因为接受者本人的认识太少,意识不到它们对自己发生的潜移默化,误以为是自己的原创,是不受任何影响、由自己独创出来的而已。

            比如您这里的第二个问题,“西方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诸如仁爱、忠诚、信用、礼敬等等核心的道德,放在任何一个大传统里都是相似的。如果没有这些核心道德的维系,很难想像一个族群能够经历千万年而依然保存下来。这些核心的相似,是应该的。另一些相似,则是东西文化的互相吸取,比如禅宗的概念很早就被儒家吸收了,现在在西方社会也非常流行。看得见的,比如有许多修禅的workshop,人士;看不见的,比如苹果产品外观设计的极度简约,看起来是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公司文化而已,其实这后面丝丝缕缕延绵不绝地指向1500年之前中国一个叫惠能的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您真诚的发问。我的回答如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先要说声抱歉,我每天上网的时间很少,还大多用来备课,因为家里除了大孩子还有个婴儿,虽然有家人帮忙,也还是分身无术——所以原本可以仔细回答您的帖子,也因为时间限制,只能笼统地谈谈。

          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假如学习孔子的智慧——那么其实我对不同发问者的回答恐怕不会一样。但和您在网上遇见,我并不知道您的立场、经历、好恶、习惯、读书积淀等等情况,也许我所回答的和您想问的,并不合拍。换句话说,我并不知道您真正的疑惑在哪里:比如“传统文化在今天、在加拿大,还有必要学习吗?”这样看起来很具体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很含混的,这就不属于我说的真正的困惑。所以,如果我要谈“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毋宁说那是在阐述“为什么我要学传统文化,以及要把它传播出去”。只是希望,即便我把这个问题回答成了一个自述,也能对您有所参考和帮助。

          在我看来,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必然以精神生活为他生命的基石。耽于物欲而异化了的人,是无法和他探讨“是否有必要学习文化”这样的问题的。一个人要把握自己这不盈百年的生命,势必离不开清醒的审视、思考、内省——既对历史,也对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我和您站在同一立场上,那么我下一步的论点就是:一个人秉承一个传统来到另一个传统之中的时候,只有对两者都有足够的认知与敬意,才能够使他的精神和心灵足够丰满、健康和深邃。(我说的“秉承一个传统来到另一个传统之中”,并不局限于来到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的华人,实际上当今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几乎处在这样的困境当中。)

          我们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各种思想、看法、观点,看似彼此独立,或者新颖,其实几乎没有一个概念不是从一个深深的传统而来。我们的所见所闻仿佛大海上的小岛或礁石,而那些“大传统”就是那小岛下面深不可及的高山,只有当海面偶尔起了变化,高山的一角才能被我们感受到。如果就此以为那些礁石就是大海的全部真相,将会是多么浅薄多么可笑。学习传统文化,对我的意义,就在于从日常生活的碎片里慢慢去探究、认识、触摸那些深不可测的海底高山。当我对海底高山的认识足够深刻之后,礁石上的一点变化、此礁石与彼礁石孰优孰劣、为何礁石有种种形态上的变化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易如反掌了。当然,就人类整体文化来说,海底高山就那么几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绕过的。

          “日常生活的碎片”(没有褒贬含义)这个比喻可能比较费解,您后面那位回帖desk(辣椒炒海瓜子)帖子里提到的许多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及,甚至比如甲家中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乙家中一个后现代主义花瓶、您电脑上某个图标的线条特征、您公司中处理某个细节的流程、您孩子学校校规里一条规则的措辞、本市博物馆的屋顶的一个凸起……如果就将它们以它们自己的样子去看待,这些无一不是碎片,一个个体甚至不会意识到每天处在这无数的文化符号中所感到的矛盾(是的,这就是后现代、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处境);但当我们深入地了解过那些“高山”之后,碎片随即被还原成高山的一个细微的局部,一切都是可以被追溯、被理解、被比较、被选择的。

          是的,“被选择”,包括高山自己。也就是说,我承认在今时今日,一个人信仰什么,是一种选择(前提是我前面所说的,他以精神生活为生命基石)。但是,在选择之前,成人应该对各种可选择的东西有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而不是盲从或从儿童时期形成的习惯。 对儿童来说,应该有充分的exposure——我带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意义主要在这里。

          更何况,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可以“被选择”有充分的信心。它的核心(“孝”应该算作一个基础道德,但还不算核心)是其他主流文化里不具备的。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言,儒家思想极重“生命的学问”,“把主体性复加以特殊的规定,而成为内在道德性”,儒家的道德从天道天命下贯而为人性,这些都是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截然不同的源头。更不必说后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操志向,也是其他文化所欠缺的。固然西方有极伟大的殉道者可与儒生交相辉映,但毕竟彼是彼,此是此。不能因为甲之伟大就看轻乙之崇高。

          您说到的“孝”,其实是从人的生命初始就教会孩子在日常体验中培养“恕”。“恕”就是推己及人,是儒家修身层面的核心道德。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这是自然形态下的感情,其实和动物之爱并不差太多,只有在与动物本能有冲突时显出来的德性才能够在成年后复杂的情况下维系、应用下去。“卧冰求鲤”那是极端的孝顺,当时官方肯定会褒奖这样的行为,但不是提倡人人都该如此。儒家对普通人、对士大夫,其实要求是不同的。

          晨则省昏则定,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习惯。你也可以试一下,早晨和入睡前对这一天有一个规划展望和盘点总结,其实很有好处,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完全一致!弟子规在这里应该是指“人应该时刻保持自我反省之心”。还有其它一些和当代社会不合的地方,了解一下就行了,倒不一定要照搬。不然宋朝清朝的普通老百姓和尧舜时候的老百姓,生活习惯也不可能一样啊。

          了解中国历史,根本目的一样在于“通过礁石去认知海底高山”。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达到钱穆先生所说的“温情的敬意”“理解之同情”。人性千百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理解历史就是理解我们自己(不止华人,任何一个种族民族,只要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变得和中国某一时期接近了,就有借鉴的价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您没有提到:读史,要有经义作为基础(《三字经》里也说了,经子通,读诸史。不先弄明白经义,就不应该读历史。不然徒然学了一肚子厚黑,或者厚道些的,不过看古人八卦而已。)

          历史掌故有趣的也很多啊,我有空写个八卦:唐朝的倾国美女一枚,文青空灵得差点把自己弄死,幸亏她是外貌协会会员,又把自己救活了。(有兴趣的读者请搜索“罗隐 迂寝”)

          还有,您说到“如果自己没有功底,没有儒家的传承,是不可能教孩子的”,是的,您说得很对,我也因此时常有惶恐之心,生怕对不起我所做的事。好在我也时常把国内真正的大儒名师介绍给孩子们的家长(有读者想知道的话可以发pm给我), 和他们说我这里只是起步的阶段,让孩子们在幼年对中国传统的经义、文学、书法、美术、建筑、社会形态等有个粗浅的认识,熟悉并且喜爱,之后的路一定会有更好的老师来指点他们。谢谢您的提醒,我不可忘记时刻的敬畏之心。

          (我写上面这些文字,一不小心就写了一小时,如果您还有问题,抱歉我可能再也不能回答得这么详细了,不然累着我家人照顾孩子我也过意不去,呵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有个地方纠正一下
            “晨则省 昏则定” 我上面写的理解有误。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就理解成“反省和收摄心神”,后来发现不是那个意思,但错误印象老在那里,刚才又犯了一次错,真是抱歉(幸亏写完之后老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又检查了一下) 。今天之后应该不会再记错了。
          • 拜读雄文. 有深度. 应该多给我们这些电民家长开课: <中华文化的力量>. 今天知老师好像休假,否则与先生来一个东西文化的神交,蜜里调油,让伙计们不能自已.
          • 学习了,谢谢。
          • 感谢您百忙之中的回帖,还是有不少疑惑!虽然您帖子里的观点我90%赞同,但还是无法回答我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第二、怎么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正如你后来发现的,晨省昏定,是指早晚问候父母,而不是指类似佛门早晚课的清心入定。这个误解本身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变化太大,很难把古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果是一百年前的民国,恐怕刚读童蒙的孩子也不会有这种误解。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那个问题,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铁杆粉丝,儒释道经典从小就背诵,弟子规道德经逍遥游金刚经,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很自然的,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但是,作为父亲,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我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斟酌的原因。

            按照您的设想,我们的下一代,哪怕出生在加拿大的下一代,也是“秉承一个传统来到另一个传统之中“的。我的看法与您不太相同。实际上不要说本地出生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科学教育,而不是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所接受的,只不过是传统文化的一些皮毛而已。就是说,其实我们自己已经是香蕉人,外面是黄的,里面是白的。我们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像我们,还感受过春节,还接触过大家庭的一些古礼。我们的下一代,显然不知道春节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孩子在环境里接触不到,将来又用不上的东西,教给孩子呢?

            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现在还在思考,但是还是没想明白。我们到底该不该教孩子传统文化呢?如果教的话,是教皮毛呢?还是教骨髓?比如说24孝啊春节啊成语故事啊,在我看都是皮毛。我目前认为没必要学。但是内涵呢?儒家的根本,按我理解是知天命致良知,这确实是传统文化里的宝贝。但这些东西如何传递给孩子呢?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多少?我们把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就相当于教给了孩子一些不伦不类!

            下面再谈谈怎么教的问题?国内提倡儿童读经的王财贵教授,是牟先生的亲传弟子。他在北大的那篇演讲,我反复听了很多遍。但是后来据说出了偏差,王财贵教授亲自去拜访净空法师,净空法师说:不能着急,读一部经就读一部经,读完再读第二部。您有没有想过,实际上王财贵教授倡导的读经,本身就违背了《弟子规》上讲的:有余力,则学文。以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王先生贪多求快,要求儿童一年背多少个字,这是不符合传统文化教育原则的。

            传统文化,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教。但现在很多所谓传统文化教育,都是不伦不类。比如说多伦多有一个弟子规学习班,我去过一次再不去了。为什么呢?那里面大人在台上讲解弟子规,一条一条的讲。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弟子规就是让孩子背会了,然后做到,不用讲的。而且做到本身很自然,因为当时有大环境,人人都这么做。我们今天没有大环境,照搬弟子规里的教条等于刻舟求剑。再加上讲解,等于缘木求鱼。对孩子身心完全是摧残!

            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西方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和美术,可以替代传统教育的一部分。我认为道德和美是相通的,一个人能够有艺术感受的人,自然就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也自然会抵制一些不健康的诱惑。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跟孩子一起学钢琴和绘画。进度很慢,但是我很有热情,呵呵!
            第二、关于传统教育,我很谨慎的选择一些经典,跟孩子一切读。完全按照私塾的方式,不讲义理,只读诵。每天时间很短,大概10分钟。随着孩子长大,我会适当延长时间。但目前为止,大概就10分钟,都是我自己读给孩子听。听多了他自己就会背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您写得这么多,我真是没有太多时间回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觉得您帖子中有一点是我特别欣赏也是特别赞同的:家长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以此教育孩子。在这个基础之上,学什么,都是一种选择,因为根基已经由父母打定了。我们在这一点上有共识,其他的都是“和而不同”。:)

              至于您反复问的问题,我觉得和您差异比较大,恐怕还要发帖-回帖来上几个回合,时间精力有限,打住,打住,抱歉就这个问题我不再展开了。:)

              还有您提到我关于“晨则省昏则定”的误解,我对这件事的理解和您不太一样。固然我作为老师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向学生输入错误的信息(另外您提的《弟子规》我们是不学的),但是从常识来说完全不犯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犯错,一般都立即向学生或家长纠正。何况模仿孔子“大德不逾闲 小德出入可也”,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最紧要的,外围的细节倒在其次。在这个细节上犯的错误,与我是否能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两者倒没有验证的关系。

              您提到王财贵教授,不知是不是没有仔细看我发的课堂记录的帖子,呵呵。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王教授啊。学习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这可是王教授的专利?是否任何一个儿童经典学习班都要按照王教授设计的方式、教程来进行?那又把叶嘉莹教授、民间在王教授之前早已自发教授传统文化的私塾,以及90年左右全国极有影响力的一些历史、文学大师联名建议国家成立特培班,以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少数儿童等等置于何地了。我也不赞成王教授的大量素读班,09年刚开始教孩子们的时候曾经用过,一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立刻放弃了。

              其实您和孩子做的“不讲义理,只读诵。”倒更像是王教授推崇的方式,而不是您理解的“完全按照私塾的方式”。如果您有兴趣,请看徐健顺老师深入深山老林、穷乡僻壤采访一百多位当年上过私塾的老人,然后抢救下来并复原的古代私塾教育。《我所理解的古代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2e3hc.html
              文章很长,您没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从第四部分开始读起,不过我还是强烈推荐您读一读全文。
              真正私塾的教育,反而是要字字落实,务求孩子明白地理解字面意思,以待年龄渐长再师从名师,作义理上更深的理解。真正私塾的教育核心在于“回讲”。背诵当然是基本功,但如果没有回讲这个步骤,一切成了空谈。您可以仔细读读徐健顺老师的文章,里面有详细的描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你推荐的文章,我会认真读的,不争论了!
        • 让孩子学这个,显然靠的是家长的热情,光靠上课是不够的。看来你跟我一样,对这个没热情。我陪孩子看'爸爸去哪儿''变形记',孩子和我都有热情,顺便学中文。
          • 其实还好啦,家长只要认同传统文化就可以了,倒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热情。而且现阶段我和父母们的目标一致:突破识字1000的关口,这个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前提。识字不够就成了空谈。
            我这里孩子们也很努力,现在他们自己都可以看些中文绘本,而且对学中文兴致勃勃,老从我家里借书,一点没有畏惧心理。

            学英文经典也是一样,事功是肯定要考虑的。我带他们读经典诗歌,作用之一是扩大词汇量——我将来会贴一次往来邮件,我和家长谈到当今儿童读物的浅薄(过于商业化的结果),就单词量来说也是很难让人满意。比如上周三的中英文经典读书会,我要求孩子们回家复习的单词如下:imply, foul, innocence, countenance, defiance,这都是从我们读的诗里摘出来的。

            '爸爸去哪儿''变形记" ,这些纪录片我们家也在看,握手! 我女儿也很喜欢看,而且她还主动读字幕,说没有什么困难。我已经选了几个片断,准备将来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孩子们看。以前我们也用87版《红楼梦》、王绘春版电视剧《孔子》、老手艺人制作玩具的纪录片、皮影戏这些视频片断作为上课的材料之一。
            • 您上课确实很生动,能保持孩子的兴趣。读经也可以让孩子的父母回家放CD给孩子听,可惜我家孩子是坚决不听中文CD的,连听英文CD的注意力都很短,我还在培养呢。
              • 哈哈,又一样了,我女儿也不太爱听,她只喜欢和我一起读。我从学生身上看到的也是,父母越愿意陪孩子读点诗歌书,孩子进步就越快。
                • 人都有惰性。我自己看underdog那本书,就看不动,有互动有交流就来劲了。所以我对孩子也不敢推得太厉害。
          • 我很有热情,但我必须控制住自己的热情,不能把自己的热情强加给孩子。
    • 2014-02-01 未央宫/春节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2-01 未央宫/春节(大年初二)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1。按抽到的天干牌(这回主要用后六个字)分别坐定,师生行礼。虽然天干地支都是生僻字,但由于反复接触,大家竟然都认得不少。很好! 以后我会引入一些其他文化含义重要的生僻字。

      2。三字经。复习“香九龄能温席……悌于长宜先知”段落,并新学“首孝悌次见闻……夫妇顺”一段。这一段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非常简单,因而多学一些。

      顺顺尤其兴奋,因为这段中的最后一个字是他的名字。另几位小朋友也认识这个字。安雅和茸茸一起背了将要新学的部分,很流利。我向大家强调了加拿大幼儿园小学都教育孩子们要培养各种美德,如responsibility, sharing, respect, empathy(empathy是顺顺帮我补充的),但“孝悌”这一点却是缺失的。作为华人,我们应该把这个美德保持下去,在家中孝悌,出外则扩大孝悌之心,对众人都有仁爱之心。

      3。声律启蒙。复习 “沿对革……门外打头风”,新学“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 。这两句虽短,但几乎每个字都不是最常见字,因而这次课只学两句。

      复习时大家读得特别卖劲,好像对《声律启蒙》特别有感情。看来美好声律的魅力难以阻挡。顺顺已经复习过后半阙,读得很好。

      我问可有人愿意解释这两句的含义。顺顺主动解释说“那个皇帝在未央宫喝酒”,茸茸也解释了拜佛的梁武帝。接下来我解释详细解释了梁武帝信佛、汉高祖得天下的故事,并展示二人画像。孩子们对梁武帝拜佛的手势以及高祖杀蛇的身姿特别有兴趣。然后我用ipad展示今人复原的未央宫图以及古代寺庙的图片(《乐山大佛》一书),大家都挤到前面来看,不知是否对气势磅礴的未央宫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我解释了“未央”的含义。

      今天也许开始得不够准时,纪律有些混乱。我慢念天干地支共22个字,孩子们倒也能在22秒前迅速收拾好讲义回到原位。尤其令我高兴的是,他们已经能背下不少。通过这个方式,他们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一些传统文化中难以记诵的集合名词。

      4。识字。汉字拼图。两组比赛,我播放应景的《步步高》为背景音乐。

      拼图内容,一组为“一东”(一)的前半部分(女孩组抽到了这袋拼图),另一组为三字经“香九龄……识某文”(男孩组抽到了这袋)。由于我的帮助,男孩组稍快于女孩组。不过安雅和Sophia相当不错,几乎完全独立地完成了功课。特别要表扬米猴,眼看这个任务实在艰巨也决不放弃,能够完成的部分已经相当令我吃惊。

      5。诗歌。复习《江南》。(今天时间不够,这部分略过。)

      6。传统文化介绍。春节。

      今年为马年。问了大家的生肖(除了茸茸属狗,其余四人都属鼠),是否有人能背诵十二生肖。介绍了本命年的概念。

      鼓励大家多说有关马的成语,安雅说了“马到成功”,茸茸说了“龙马精神”,Sophia说了“马马虎虎”和“车水马龙”。我替他们详细解释后,又介绍了20个关于马的成语。

      随后用Karen Katz的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一书历数过年的习俗,如扫地、剃头、拿红包等。原以为这书实在太幼稚,没想到他们竟看得目不转睛,毕竟还都是小娃娃,呵呵。

      接下来用于凭任平的剪纸作品《打春牛》一书,向孩子们介绍了乡土中国在正月里打春牛的习俗,并将它与打piñata比较,让他们有个清晰的概念,并借图画再次复习了“牧子”一词。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要是能亲临其境一定更好玩!

      最后,由茸茸发放刚才拼图的奖品——红枣糕、绿豆糕。孩子们吃得高兴,连讲义都忘了拿回家!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2-08 五行 卓文君私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2-08 五行 卓文君私奔

      参加者:茸茸 顺顺 安雅 Sophia 米猴

      1。按抽到的天干牌(这回主要用后六个字)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三字经。复习旧内容,新学“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一段。

      五行中“金”“木”两个概念稍作解释。然后详细解释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关系。讲到木生火时取了冯健男的Kindling the Fire一书来讲钻木取火的概念(封面见图)。其实这个故事在三年前的国学堂我曾经讲过,不过那时候孩子们实在太小,现在除了茸茸没有人记得了。这个故事显然很吸引人,也许是图画得实在好,上古时代的黑暗、勇猛、勃勃的生命力似乎在书页间涌动。

      不过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不容易理解,尤其是相克。之后给孩子们玩了游戏——每个人胸前贴一张五行字卡,正好今天五个人代表五种物质。我请戴“金”字的孩子起立,然后喊道:“生!”金生水,则戴“水”的孩子赶紧跑过来抱住“金”;若我喊“克!”则戴“金”的孩子去抓捕戴“木”的孩子,戴“木”的孩子则赶紧跑到我身边来躲避。不料孩子们一时半会儿尚未背熟10种关系,游戏玩得磕磕碰碰,还有乱跑乱抱的。还须以后几次课堂加强。

      3。声律启蒙。新学“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 虽短,难字不少,所以只学这两句。顺顺已经背熟,很大声地和茸茸一起领读。

      很可惜,家中一本应景的图画书《凤求凰》找不着,便借助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画像(来自《中国历代仕女图》与《中国一百文学家》二书,见本文所附照片),讲述二人私奔的故事。看来对这个故事女孩子比男孩更感兴趣。

      关于后半句,我简单解释了古代青铜镜的制作过程,并展示了青铜镜文物的图片(来自Chinese Art一书,见本文所附照片)。孩子们很仔细地端详着铜镜背面精美至极的雕刻,几乎想伸手抚摸。我又借了茸茸的镜子(不用说,那么眩目华丽的镜子早在上课之前就被孩子们把玩过了)讲了中国古镜与西方古镜的区别——西方古典镜多为手持,往往含有手把,而中国古镜下方并无手把,需从镜子背后握住,或有一种立地长杆托住镜背,以图显示(来自《李鸣古代仕女作品精选》,见本文所附照片)。

      4。乐府《长歌行》。今天原本要学《长歌行》,谁知学五行花了太多时间,之后的两个内容都要等待下次课堂了。

      师生行礼毕,孩子们一窝蜂冲到楼下去玩塑料游泳池了。这个游泳池原本是为家里的小婴儿准备的,结果现在变成大孩子们的玩具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2-15 识字阅读课/猜灯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2-15 识字阅读课/猜灯谜

      参加者:茸茸安雅 Sophia 米猴 (顺顺生病请假)

      本次不学古典文化新内容,而是一次识字阅读课,为孩子们巩固现代文阅读基础。

      1。按抽到的天干牌(这回主要用后六个字)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三字经。复习所有,从头至“此五行本乎数” 。新复习最近新学的两页,之后大家从头到尾共读一遍,每个孩子都可以流利地背诵。

      3。声律启蒙。复习一东前两部分。每个孩子都可以流利地背诵,程度更超《三字经》。《声律启蒙》的美丽不可阻挡。:)

      4。诗歌。复习《木瓜》《卢令》。两首简单的小诗,孩子们背得很起劲。

      5。识字。

      A 发《声律启蒙》一东前两部分填空版。每个孩子把手上有的小字卡贴到空白处。 孩子们低头认真做功课的样子很让人感动。

      B 自主读故事——日本低幼童书劈里啪啦系列中的《你好》。先用大字卡过一遍生字,然后读大字版故事,最后读原书。我制作的生字生词卡约有一半已为他们所认识,不太认识的如下:猜 谁 滑梯 荡秋千 妖怪 复习过几遍之后大家可以非常流利地读书,除了少数地方需要我或茸茸帮忙。虽然这书对他们的年龄来说已经略显简单,不过因为有翻翻页,加之凭借自己的能力读书总是令人自豪,孩子们兴致很高。

      6。文化——元宵节。

      茸茸巧手,完全独立地做了一个灯笼,做的还是愤怒小鸟版。上面挂着流苏便是灯谜。每个孩子轮流闭眼扯下一条流苏,猜中者可得奖品——写着“奖”字的小贴纸。谜面全在已经学过的《三字经》和《声律启蒙》以及我们学过的诗经与文化常识。18条谜语如下:

      和司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弹的琴叫什么名字?

      汉高祖刘邦在哪座宫殿里请大臣们喝酒?

      中国古代的镜子都有手柄。这句话对吗?

      梁武帝在哪座寺庙里讲经?

      黄香在冬天和夏天为爸爸做了什么事情?

      才四岁就能把大梨和小梨让给哥哥弟弟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为了让孩子不受坏影响,搬了三次家的妇女是谁的妈妈?

      孟子的妈妈除了搬家之外,还做了什么事情来教育孟子要好好读书?

      被黄帝打败、砍头之后仍然战斗不止的刑天,用什么当眼睛,什么当嘴巴?(这道题因为是课外故事,算是“超纲”,但Sophia很顺利地答了出来。)

      大部分杏花是什么颜色的?(答案是白色。这是18道题目中最难的,虽然我上课时提了一下,并出示了杏花的照片,还教了大家“杏脸桃腮”这一成语,但“一园春雨杏花红”已经牢牢刻在他们的脑中,所以,茸茸答错了。)

      说一个和马有关的成语。

      天干的第五个字是什么?(这也是相当难的一道题,但安雅稍加思索就答了出来。)

      广寒宫里有什么?(很不幸这道题大部分孩子都没想出来,我提示了他们广寒宫就是月亮之后才反映过来。)

      中国人过春节要做些什么事?

      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贫穷的人家把女儿李寄送去做新娘。他们要把女儿嫁给谁?(很不巧,米猴抽到了这一条,可那次讲“李寄杀蛇”时他不在场,所以没能答出。)

      金为什么克木?

      燧人氏为远古的中国人做了什么贡献?

      中国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铁做的,对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14-02-22 古代农业/朝代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4-02-22 古代农业/朝代歌
      参加者:茸茸 顺顺Sophia 米猴 (安雅生病请假)

      1。按抽到的朝代牌(这次是前五个朝代: 夏商周 春秋 战国)分别坐定,师生行礼。

      2。三字经。复习上次所学内容,并新学“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牲,人所饲。”
      发讲义时我念“朝代歌”作为计时工具,并向大家说明从今天起采用朝代歌口诀,因为大家对天干地支已经比较熟悉了。

      茸茸和顺顺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所以为大家领读。我简单解释了仁义礼智信为儒家道德基础,不过由于太抽象,今后会慢慢地讲故事来具体解释。之后展示了六谷图片,包括高粱米实物。另讲述了远古人类驯化野兽为家畜的情况。听说把狼驯化成狗只用了六代,孩子们感到很惊奇。

      红色字为必须掌握的生字,不过其中很多他们已经认识了。这次新加入一个环节:我用生字造句,要求他们听句子指出文中对应的那个字。比如我说“米猴常常在家里读《声律启蒙》,‘常’这个字在哪里?”则他们需指出“此五常”中的“常”字。

      3。声律启蒙。新学“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同样也是茸茸和顺顺领读。顺顺妈妈说,顺顺非常喜欢《声律启蒙》,在家里读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总是能抢先自学。我逐句解释,孩子们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样子(除了我问他们“眉毛为什么是绿色呢”),不知是否是因为这些语句字面上都容易懂。说到“鬓皤”,每个孩子都记得一个人头发变白时先从鬓部开始。此外着重解释“绿”字在古代还有黑色之意,如“黑云扰扰”即指黑色秀发。

      同样新加入识字环节:我用生字造句,要求他们听句子指出文中对应的那个字。比如我说“大家的童年很幸福”,要求找出“野叟对溪童”中的“童”。孩子们做得不错。

      4。诗歌。接触《朝代歌》,发讲义,但不需详细掌握,因为从今天开始座位抽签改为朝代牌,整顿纪律时我念的口诀都改为朝代歌。大家有很多机会接触掌握。孩子们对“春秋战国乱悠悠”一句特别有兴趣。

      朝代歌
      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5。讲仁义故事。借用图画书讲了魏颗嫁庶母的故事与楚庄王不计臣子调戏爱姬的故事。两个故事峰回路转,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一开始顺顺忍不住四处跑动,也许是因为图画太少,不够吸引。不过讲到出人意料处,立刻跑回来听着。
      借这两个故事给孩子们普及了如下历史知识:殉葬、爱姬(妾)、男女界限、托梦、春秋战国多战事(茸茸插嘴道“春秋战国乱悠悠!”)、帽缨的必要。最后总结,“仁”的基础是爱心。孩子们现在暂且如此掌握“仁”的概念就可以了。

      有趣的一件事:我问大家,如果楚庄王不想让别人发现是谁的帽缨被扯掉了,有什么办法?大家面面相觑。我提示道:“你们听过阿里巴巴的故事吗?”不料除了茸茸另几个孩子都没听过,无奈,只好由我自己揭晓答案。Sophia爸爸事后评论道:“阿里巴巴的故事太残忍了。”呵呵,确实如此,不过我也认为孩子未必觉得残忍,因为缺乏生活体验,用刀剑杀人和用热油杀人对他们来说没太大区别。我记得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印象极深的是聪明的女仆在每家每户门上画同样记号的桥段,用热油浇死大盗那段倒是印象模糊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