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肉联有钱人多,可能感受不到链接里这些小老百姓的恐慌和痛楚。月供增加四倍,对普通人家来说不是一件可以一笑置之的小事:

Toronto homeowner Rebecca Cossar says another hike by the Bank of Canada this week is likely to cause her mortgage's interest rate to go from under 2 per cent right now, to over 7 per cent when she has to renew in Februar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肉联有钱人多,可能感受不到链接里这些小老百姓的恐慌和痛楚。月供增加四倍,对普通人家来说不是一件可以一笑置之的小事: +1
    Toronto homeowner Rebecca Cossar says another hike by the Bank of Canada this week is likely to cause her mortgage's interest rate to go from under 2 per cent right now, to over 7 per cent when she has to renew in February.
    • 都是央行的错,他们将利息一撸到底还承诺不加息,然后出尔反尔加个不止。 +7
      • 不加息后果更为严重,也许就天下大乱了。美国人从零加到四,设想一下美元和加币 1:6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
        • 好啊,加拿大人就振作起来努力工作,不买外国货了
          • 加拿大人不买外国货,多半就要回到刀耕火种了。 +2
      • 央行行长:宁愿加息太多不愿加太少 +5
        • 这个央行行长无才无德,只会溜须拍马,早该滚蛋,省得祸害加拿大屁民! +12
        • 央行行长:2023年底前不加息 +4
    • 我觉得这会要命的。以前房价低,大家也保守,贷个十几万算不少了。后来被低利率骗到胆大了,很多人都是工资的五倍六倍的贷款。 +3
      •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12
        • 加拿大人以前还是骗少了。第三世界人民倒是有心理准备。
          • 第三世界人民炒房的超能力发挥超过了第一世界人民
      • 是的。很多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的阶层,因为FOMO的心态,当初买房的时候贷款都是stretch 到极端的,不一定会有很大的余地来应对额外的供款负担。勒紧裤带省吃俭用能够挤出的银子毕竟有限。 +3
        • 老荡给孩子买房的时机快到了。
          • 这么大的事情没我们什么事儿。最多就是凑凑份子。
          • 最近年轻同事买房的不少。
    • interest x 4 doesn't equal monthly payment x 4 +12
      • 延长贷款期限或者只付利息,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1
        • 就算不延长也不会x4. x4的是利息部分。从低息的时候上来,那时的利息部分在月供里非常小。当然如果现在在涨4倍,因为都是月供利息了,情况不同。 +1
          • 和你欠多少钱很大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 是否现在月供都是利息因case而异。利息利率倍数的比例关系跟欠多少钱没啥关系。
              • 对,因case而异,4倍利息也有可能只是毛毛雨
                • 我说的是咬牙贷款没过头顶的小老百姓,高收入人群不会有问题的
                  • 是呀,小老百姓都民不聊生了,这混蛋央行。
    • 希望明年再降个20%,多伦多的小破半独立到1米以下。现在这房价,孩子们只能去美国。 +1
      • 有说要再降35%才负担的起 +2

        體育, 財經與 Photo Tips-專家估計本國樓價需再跌35%以上 才能達到可負擔水平

        0

        高息嘅環境,增加咗業主嘅壓力,有專家就估計樓價需要再下跌多35%以上,先至能夠達到可負擔嘅水平。

        當樓價較高峰期下跌了10%有多之後,原來本國的樓房並非更容易負擔,相反,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高利率的環境,反而令到加拿大的業主壓力更大,令到國民更難置業。至三月份以來,央行將利率上調400個基點,令業主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以一個756,000元的按揭為例,平均一年就要多支付24,200元的利息,而溫哥華和多倫多等樓價較高的城市,業主一年更平均多付了37,400和36,300元,而其他房價較低的地區,業主每年最少也要多付超過一萬元的利息。以多倫多為例,一個家庭需要年收入達到254,200元,才能夠負擔得起平均樓價的水平,比起二月份,收入要多出15,400元。現時本國家庭平均要將收入的29.6%償還按揭,比二月份高出近三個百分點,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由於未來一年利率不太可能下降,因此有專家預計房價將進一步下跌,更估計本國各大城市的房價要再下跌35%至40%,才能恢復到過去10年的可負擔能力水平。

        • 现均价120万,降35%是78万,首付20%贷62.4万25年利率5%,月供3630.年付43560。家庭收入税后4.4万(税前6.7万)不吃不喝刚刚好。这算负担的起码。现在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多少?
          • 2020年的数据是7.3万
      • 这一波儿年轻人刚毕业的大长工资,有帮助
        • 也只有少数高收入二代年轻人才行,加上年轻人一般不愿像第一代那样,节俭度日 +2
          • 房奴周末出差我们跑到娃家住了几天,我说:你这买的什么羽绒被,简直是羽毛被。娃说Whatever, I just buy the cheapest.
            • 照例被子是娘家陪嫁的😊
              当年我跟领导裸婚,我老娘亲手给做了4条被子,5斤到8斤不等,两条带到了多伦多,现在也没扔。
              • 买了买了,要陪的。
            • 我儿子最爱说这种话,烦死,买个橙汁也唧唧歪歪
              • 你儿子也买房子啦?我以为他小学生呢。
                • 没有,他还是小朋友,我是说他买个橙汁也挑朋友的,买了贵的,被他啰嗦🥲
      • 不少有房的家长希望房价跌,后代买房容易。房价温和上涨比较好。两年翻倍太吓人了。 +6
        • 我就希望房价跌。下一代没必要把钱都扔进砖头块。前两天这里说的那位年薪15万的”白骨精“能够维持自己的life style, 同时还能供得起自住房,才是理想境界。 +8
          • 她的房租加上她剩的钱可以买个40万的公寓,她不会安排自己的财物是她自己的问题。
            • 房价超出了普通工薪族在维持”正常“生活之外的承受能力,和她本人无关。 +1
              • 那你拿她举例子干嘛?相对于一代移民她是奢侈生活。
                • 那天看到大家在讨论她,觉得挺典型的。就拿过来做例子了 +1
          • 她那种白骨精,就算25万,恐怕也存不下钱来.
            • 存钱买五十万的condo,和存钱买一百万的condo还是很不同的。
        • 通胀2%,房价增长约6%,像2012/13年是最理想的年份。
        • 从来就希望房价跌,房屋应该和牛奶面包一样必需品。,国家应该有相关政策扶持。 +1
      • 你是从小孩的角度看负担性,如果从移民角度看,又完全不是问题. 关键是市场只看供需,现在的加息,只是对房市暂时缓解,一旦停止加息,就会像2020年一样,马上反弹.
        • 应该从一个和谐社会的角度看。走市场没问题,但应该保护人人有所居。房屋是用来住的,不应该用来炒和投资的。 +1
    • 除了用杠杆疯狂投资的人,普通人感觉不明显。月供增加只是还清贷款的时间长了,每月的还款额还是一样,影响不大。 +3
      • renew的时候影响就大了 +11
      • 心理阴影会蛮重,尤其是当初贷款就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人。 +5
      • Refinance 算杠杆吗?
      • 如果利率一直保持这样,房价也受到了抑制,难道还没有影响?
    • 没办法。当你随资本起舞的时候,就得品尝资本的反噬。当然要在现在这个资本疯狂掠夺的时代保持定力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兴,百姓苦。资本灭,百姓更苦。你们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吃亏在眼前。 +2
      • 资本就是要吃人的。韭菜无处可逃。 +2
    • 央行也是没办法不得不这么干。央行也不是超人,这样的加息害了不少老百姓。
      • 小土豆紧急提拔的。以前就是一个靠边站的经济学家。 +3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是加拿大央行的错,美国人一样抓瞎。FED都是上蹿下跳,加拿大央行这样的省级分行还能怎么样? +2
      • 这两年新买房的受影响,早几年买的问题不大
        • 取决于当时买的利率和贷了多少钱。
        • 2018年之后镇屋就已经80万。假设贷款余额还有50万,每年要多付2万多利息。在renew时重新计算每月供款额,月供一下子要增加2千多。相当于年收入要增加3万多以上。假设目前供款不变,variable未付的利息还要计入贷款本金,就更惨了。
    • 大不了卖房子,这里有近40%的人租房住. +1
      • 对啊,大批foreclosures, 银行熬不住破产。这一看存钱的又担心了。 +2
      • 本身就可能入不敷出,亏本卖掉房子,会让处境更加艰难。
        • 多虑了,疫情期间入手的大部人是投资房,卖掉也就是点钱, 没达到投资预期。 这些人的经济实力都相当可以。 加拿大这些年炒房的人太多。 +1
          • 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 长期浸淫在肉联的应该都是有钱人吧,不然那么多时间,为啥不去赚钱呢。其实加息是早就知道的事,稍有点常识就该在这之前换Mortage。最难的就是那些没还清的老年人,可能有些真得卖房子了。我知道有家人,自己住RV,房子租出去。 +1
      • 那样子也许就失去了买房子改善生活质量的初衷。
    • 房子既然被一些人加入了金融属性,就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能挣钱也要有赔钱的心理准备. +4
      • 是。和炒股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个输赢和选择。不涉政治,无关道德。 +4
    • 有能力买百万以上房子的,已经不是普通人。 疫情期间买房的大都是有钱人。对这部分人来说,就是投资出现亏损,又不是投资归零, 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3
      • 不太同意这个观察。现在百万左右的房子,就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大路货。办公室有同事年初在Burlington买了房,收入并不高。
        • 工薪阶层的定义太模糊。 揉脸年入40万的程序员也自认为是工薪。 安省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是11万。 这个收入显然不应该买100万的房子 +1
        • 你同事也不会收入低呀,记得你亮过你的工资单。两口子四十万买个一百万的房子还嫌贵?
          • 同事里三六九等都有,他的收入应该在七八万左右
            • 这个收入显然贷不来钱买100万的房子。
              • 他们可能有家里资助。年初Burlington的房子并不便宜
    • 肉联所谓有钱人都是泡沫,动则40万能怕加息?我再过两年就会兼一个职。年薪一刀
      • 就是。把营收余下的99万9千9百9十9存在公司账上退休以后再取 +1
    • 这就叫胡jb扯,谁的月供增加了4倍? +2
      • 你长了几个jb?随口就晒出来给我们看,结果还是嗒血无痕 +7
      • 从1.25%到目前5点几的利率,真的增加了四倍的利息,现在没有,renew时也会有。如果现在用的是variable的利率,renew后利息比四倍还更高,因为之前没付的利息计入本金,在renew后还要付利息,算不算利上利? +2
        • 少忽悠,利息=月供?
          • 再看看我上面的回复好吗?现在月供没变,是因为未付的利息会算进了principal,在renew时合并剩余principal变成新的贷款总额。这时的供款不是要按5点几来算了吗? +2
            • 我看问题简单。理论上说,一百万的贷款,去年年息一万五,今年年息六万。那是你欠银行的钱,怎么出血,什么时候出血,无关紧要。 +1
              • P话,月供从来就不等同利息。说月供翻了4倍就是胡扯加忽悠
                • 你说的月供是目前的月供,没考虑renew后的月供? +2
                  • 谁告诉你我说的是目前的月供?去拿计算器算算月供再来忽悠吧
            • 谁的月供增加了4倍?利息=月供? 供款按5.x算又如何?
              • 你不要在timing的问题上纠缠。你赌利率会急降是不现实的。今后三年最多从现在的4.25%跌倒3%,比今年初的0.25%是涨多少呢? +2
                • 你逻辑有问题?我纠缠的是timing? 我赌利率急降了?今年初0.25是常态吗?谁有这个期望值?
                  • 那你说说50万的贷款,假设贷款总额不变,renew后贷款利率5%,目前利息计算是按1.25%的利率,renew后每月要付的利息部分增加了多少? +1
                    • 你有毛病吗?我一再提到月供不等于每月要付的利息你到底纠缠什么?我为什么要说每月利息增加多少?
                      • 干嘛要那么火爆?你说的是和银行协商月供?那不是renew前的吗?没付的利息不加入principal吗?即使赌renew时不加,不也是要计入principal的吗? +2
                        • 如果你不懂什么叫月供,就去google一下,别再这里忽悠了。我不普及基本知识,恕不奉陪
    • 量入为出
      • 正常过日子遵循的常识是量入为出。投资/投机采取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当住房成为金融工具参与投资/投机的时候,人们就不会去听从量入为出的常识。
    • 利息加了4%,借50万每月成本多$1666,借100万就多$3333。竭尽全力的首购族和杠杆用满的投资客,如果没有预留的余钱。。。
      • 我链接里提到的就是你说的这个人群,而不是年入四五十万或者是二十年前买了房子滚雪球的人们。这个人群因为自己的处境,更容易跟风,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就象股市上听到别人一声吆喝就下注的小散。 +2
        • 是这样的,这个人群让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