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刚回家,邻居老头来找我,说他的车出毛病了,能开,但开起来震天响,仪表盘还亮着故障灯,去几个修车厂读码估了价,说法各不相同,维修报价也不同,从几百到上千的都有,老头心里没底,老看到我在家门口修车,知道我懂行,所以想找我问问再决定找哪家修
我那天晚上正好有事,一会就得再出门。本想推辞,转念一想,人家找我是看得起我,乡里乡亲的,平日里关系不错,再说只是让我瞧瞧,没让我修,这个面子得给
车是新世纪初的老款佳美,里程不高,但年头久远,四缸,车况一般,三钱不值两钱,能多开一天都是赚得
接过老头在几家车行得报价单仔细一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错误码都是P0335。很好,省得读码了
这个码的故障范围是“Crankshaft Position “A” Circuit Malfunction.”
有家车行报价说,换掉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 还有家说,先换掉这个传感器,不行再换PCM行车电脑,更有一家,说要换掉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然后再换掉HEATSHIELD,说是啥零件松动了,发生共振
我打着火,带着老头出门转了一圈,果然,车头有噪音,好像啥金属件松了,在那狂发抖,声音惊天动地,汽油轿车开出个柴油卡车得感觉,我心里有了底,连小区都没出,没到大路口就转头回来
然后,停车熄火,我哈哈大笑,告诉老头
“I've got some good news and bad news. Bad news first. It is gonna cost you money. Now the good news, it will cost you just a few bucks”
老头在风中凌乱,整个人都傻了,连忙问我到底咋回事
我得意地解释给他听,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咱们肉联同学理工科背景居多,学问深,我就偷个懒,不说人话直接给答案吧
这车发动机配的是正时链条(Timing Chain), 抗造,终身免换,但是链条的张紧器(Tensioner)要靠油压在那顶着,当发动机油压不足(缺机油)的时候,链条就会松垮,而松垮的链条就会发出噪音,跟自行车差不多的道理
老车多少都会烧机油,老人家也未必会定时去车行换机油,两次换油之间,当机油快烧没了,自然就会导致正时链条噪音. 照理说,机油没了应该会有警告,但有的车有时就没有,或者只有到最后一刻,快完蛋了才会有,这个不稀奇
那位说,噪音的事搞明白了,那么 P0335故障码又是什么鬼呢?这个更简单,故障码是传感器捕捉到的,但未必是传感器本身有问题,松垮的正时链条会导致Timing问题,从而导致这个故障码
故障码,从来都不是所见即所得,就跟人心一样
说完,我打开机盖,抽出机油尺一看,果然,机油尺顶端只能看到一点点油,刻度线之间完全是干的
我回家,走进车库一看,正好有一桶机油,标号不重要,反正丰田车不挑
放上漏斗,给老头的佳美加满了机油,拉上老头再跑了一圈,这回上了大路,跑了20分钟一切回归正常,噪音异响全没了
然后,我说, 机油免费,别担心故障码,开几天没准自己就没了(丰田的正时链条抗造,松紧有很大容错冗余度),以后勤检查机油尺就好
第二天我回到家,老头很兴奋的告诉我,引擎故障灯自己灭了
我很欣慰,比我赚了几百上千还高兴。我不光因为替老头省了这点钱而开心,更因为我不需要从老人家身上捞这点钱就能生活而感到庆幸
知识,是生产力,挣钱靠的是对知识的掌握,领悟和摸索;知识,是良心,能站着把钱挣了,靠的是对知识的自豪,尊重和敬畏
但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是人都会犯错,时刻都需要在不那么确定,缺乏充分知识的前提下冒险做决定,就好比我当初第一份专业工作在不懂行的基础上硬着头皮干活,每天都在making judgment call,然后坦然面对一切后果,包括被辞退
我很能理解,那些报价的车行,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必要的诊断程序(读码),然后做出了一个judgment call,跟我没有区别
也许,这就是我,也许,我就是我,能在这种压力中挺过来,习惯成自然,就会时刻准备着做下一个judgment call,在新的知识领域内探险,勇敢为自己活,并且大度地让别人活的更好。Judgment(判断)不是Judge(猜度),大家都是人,都会老,都会面对Judgment Day, 所以像Chris Brown歌里唱的,
“So please don't judge me and I won't judge you
'Cause it could get ugly before it gets beautiful”
谨以此文,此歌(超好听)献给肉联的同学们
大脑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固定型思维,一种叫成长型思维。
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那么,你是哪种思维的人?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
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
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
固定型思维,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
而成长型思维,你会认识到,“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
那些从简单的事情,即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中获得乐趣的同学,与那些能从困难的事情中获得乐趣的同学,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